-
所属领域
-
适合行业
-
课程背景
管理向外走,在管理学大师汤姆•彼得斯的倡导之下,20世纪80年代,企业界刮起了“走动”的旋风,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
最早实施走动式管理的是惠普通过“有效的感情沟通”、“倾听客户意见”等有效的走动方式使企业一展辉煌;
而最典型的推行走动式管理的卓越领导人是麦当劳创始人雷•克洛克,他下令锯掉所有椅背迫使经理们走出办公室,将走动式管理发挥得淋漓尽致;
沃尔玛创始人山姆•沃尔顿更是如此,他将走动式管理一路延续下来,并使之成为沃尔玛的的一种标志性管理风格,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,就会很不高兴。凡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
随着国内企业管理的日渐规范,走动式管理越来越得到有识之士的推崇与认可。娃哈哈的宗庆后一年有200多天在市场上进行走动,拜访经销商,联想少帅杨元庆也是频繁地去拜访经销商,格兰仕的梁庆德“德叔万里行”亦被传为佳话。张瑞敏也应当是国内企业领导人实行走动式管理的典型代表了。
-
课程目标
了解走动式管理的重要性及走动式管理的内涵;
树立走动式管理的思想精髓,提高现代走动式管理水平;
掌握走动式管理的常用方法;
熟悉走动式管理的推进技巧;
-
课程时长
两天
-
适合对象
企业高层管理者、生产经理、销售经理、车间主任、主管及班组长等;
-
课程大纲
第一讲 走进管理——让管理“动”起来
问题就在现场!
案例:杰克•韦尔奇的走动管理
- 现代管理的内涵;
- 走动式管理的要义;
第二讲 管理要走动——走走、看看、听听、问问
- 走出办公室,到现场看看;
- 一个“活计划”:走动式管理;
- 走动式管理的优越性;
- 走动式管理,走向哪里?
- 如何开展走动式管理?
- 亲临现场,解决棘手问题;
第三讲 走近员工——在走动中体察“民情”
- 深入现场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;
- 在一线倾听员工的抱怨;
- 与员工无边界沟通;
- 让人钦佩的沟通管理;
- 走出去,与员工打成一片;
- 表达关爱--“靠近我,温暖你”;
第四讲 把握尺度——在走动中学会“授权”
(一)了解现场授权的重要性
- 高效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;
- 员工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;
- 授权激励的现实必然性;
(二)现场有效授权的实施关键
- 达成良好的信任;
- 有效的评价和控制风险;
- 权责利对等;
- 授权与控制的平衡;
- 职能的重新定义;
(三)现场“3R”式授权
- Respect(尊重);
- Resource(资源);
- Retry(重复);
(四)科学的现场授权技巧——OPERA模型
- Outcomer——目标说明;
- Parameters——界定工作范围;
- Effects——了解工作效益;
- Resources——给予资源;
- Accountability——授权:让下属作出承担;
(五)现场授权中应该注意避免的误区
- 怀疑下级的能力而不真正授权;
- 将授权等同于放权;
- 只给下属责任,没给下属权力;
第五讲 提高效率——在走动中管好“时间”
案例:现场“三忙”现象分析
(一)现场时间管理的误区
- 误区之一:工作缺乏计划;
- 误区之二:组织工作不当;
- 误区之三:时间控制不够;
- 误区之四:整理整顿不足;
- 误区之五:进取意识不强;
(二)做好时间规划
- 做好计划;
- 检查你的目标;
- 确定工作优先级别;
- 保持良好的平衡;
(三)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
- 积极主动与自信果断;
- 建立自信;
- 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;
第六讲 学会合作——在走动中构建“高绩效团队”
(一)明确团队目标
- 团队目标必须服务于组织目标;
- 目标设定必须符合SMART原则;
- 要有与目标匹配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;
- 要有配套的激励机制;
(二)共享智慧、资源、信息
- 只有共享才能高效;
- 为什么智慧、资源和信息不共享;
- 培养共享环境;
(三)解决现场问题
- 什么是问题;
- 问题之所以是问题的原因分析;
- 界定问题常犯的三个方面的错误;
- 找寻关键驱动因素;
- 分析的工具:逻辑树;
- 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;
- 加强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;
- 考虑到各种可能的负面作用后执行;
(四)学会现场沟通与协作
- 清楚、完整;
- 简明扼要;
- 设身处地;
- 思路清晰;
- 从结果(塔尖上)说起;
- 倾听的技巧;
(五)构建共同的现场价值观和团队规范
- 价值观要与原则一致;
- 树立团队价值观;
- 价值观与团队规范;
- 团队规范的基本改变模式;
- 团队规范的热炉原则;
(六)相互信任,且有归属感
- 什么是信任;
- 破坏信任的行为;
- 建立信任的简单做法;
(七)团队角色相互认知
- 成功团队的8种关键角色;
- 团队角色的自我认知;
- 从两个方面挑选人才;
- 长处嫁接;
- 组织角色与团队角色互补;
备注:以上大纲仅供参考,实际授课内容以讲义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