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6-28 更新 815次浏览
一、儒家概要
1、何为儒家
2、儒家思想的学派,脉络,代表人物
3、孔子其人
4、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
二、儒家的核心作用
1、儒家的核心作用
2、儒家的终极目标
3、何谓君子?
4、君子与小人的十大区别
1)君子之德如风,小人之德如草,草遇风必偃
2)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3)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4)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
5)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
6)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
7)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。
8)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
9)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
10)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5、如何做君子?
6、君子三德
7、君子的三重境界
三、儒家德治的三大智慧
1、为学之道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
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
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
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2、为政之道
身正令行
为政以德,辟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
3、处世之道
1)德性立身的安身之道
道之以德。以力使人慑服,以才使人折服,以德使人心服。德不孤,必有邻
2)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
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(《论语·学而》)
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)
孔子对“和”提出了两条原则:一是“君子和而不同。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二是“君子和而不流。”(《中庸》)
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。
3)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
庸者,以中为用;所以,孔子讲“过犹不及”(《论语·先进》)
和而不同
时中,一是要“合乎时宜”,二是要“随时变通”
4).儒家以利他的向善原则
通过利他而利己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圣人以无私而成其私。
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在哪?
以小利换大利
四、儒家处理的五大关系十大准则
五、儒家的管理智慧
课程标签:领导力 | 国学与管理